通過上面分析后我們知道,分紅的資金確實是上市公司凈利潤中的一部分,上市公司也拿出的真金白銀來選擇分紅,并不是犧牲股價獲得的資金選擇分紅,股價的降低是為了保證財務報表的核實和保證投資者在分紅買入和分紅后買入的公平性,并且的股價的波動就是二級市場的行為跟降低股價來選擇分紅并無直接關系,所以大家對于分紅后股價的變化和分紅的資金去哪里一定要清楚認識,分紅只是資產轉移的一種方式,股價的波動是二級市場博弈的體現。
1、為什么股票分紅不直接發(fā)現金,而是降低股票價格?
很多投資者其實對于上市公司分紅并無直接感覺,甚至有很多投資者很反感上市公司的分紅行為,分紅后的總資產并未發(fā)生變化,如果持股時間相對較短賣出的股票的時候還需要繳納紅利稅,關于這點我們下面也會重點講解,很多投資者最為疑惑的上市公司的為什么的不直接拿現金直接分紅,而是要降低股票的價格,比如投資者原本的持有該上市公司100股股份,股權登記日收盤后股價是10元,持有市值是1000元。
如果上市公司實施分紅方案,準備每10派1元股息,相當于每股派0.1元,這位投資者可以獲得10元的分紅,但股價需要除息,除息后股價變成了(10-0.1)=9.9元,此時持有的市值變成了990元,然后加上分紅獲得的10元,目前總資產仍舊是1000元,所以會讓很投資者認為分紅就是以降低股價為代價的,上市公司根本沒有那現金分紅,那實際情況是否這樣呢,下面我們重點講解下兩大問題,上市公司是否拿出現金分紅了,如果沒有為什么要降低股價,如果是拿出了現金進行分紅,那為什么又要降低股價,
分紅的的資金來源其實的我們分紅所獲得的資金,其實就是來自于上市公司的凈利潤的中,當上市公司業(yè)績的較好的時候,特別是凈利潤較為可觀的時候,當獲得的利潤能夠滿足一切生產經營需求的時候,上市公司會把凈利潤中多余的一部分拿出來作為分紅。分紅的資金是上市公司將委托中國登記結算公司,然后中登結算公司把這部分資金按照投資者的持股情況分到每個股東的證券賬戶中,所以的上市公司實實在在拿出一部分現金進行分紅,但很多投資者這時候會感到疑惑,既然上市公司的拿出的凈利潤中的一部分資金選擇了分紅,但對于投資者而言,賬戶上的總資產并未發(fā)生改變,這部分資金到底去哪里呢,
其實資產并未發(fā)生改變,最為主要的原因是來自上市公司的市值的變化,一般上市公司的總股本在一段時間是不變的,總市值發(fā)生改變,唯一原因就是公司的股價的發(fā)生了改變,這里就涉及到分紅后除息了的問題了,除息就是根據分紅的情況,股價做出相對應的扣除,上面我們案例中說到的每股分紅多少,每股股價就會降低多少,關于股價為什么要除權除息,這點我們下面重點講解。
在了解分紅資金的來自哪里后,我們賬戶總資產并未發(fā)生改變,其實對于一些短線投資者并無直接影響,但很多投資和好像并不喜歡上市公司分紅,甚至股價走勢在分紅前后會出現一些大幅度波動的情況,特別是股價的短線的波動,下面我們來重點下:第一,股東獲得的分紅需要繳納紅利稅,在股票未賣出的時候,假設股價不波動的情況下,我們的總資產是不發(fā)生的變化,但如果我們賣出的股票的時候,中登結算公司會委托我們的開戶的券商按照持股時間的長短收取不同比例的稅收,根據目前國家的稅收規(guī)定,當投資者持有該股的時間超過1年,在賣出股票的時候不需要繳納紅利稅,但持股的時間超過一個月,但是不滿一年(包含一年)需要繳納10%的紅利稅,比如我們分紅獲得10元的現金,在賣出股票的時候需要繳納1元的稅收,當持股時間不滿一個月(包含一個月)需要繳納20%的紅利稅,獲得10元的現金分紅,需要繳納2元的稅收,
如果持股數量較小,分紅獲得的資金相對較小,所以繳納的稅收也相對較小,但對于一些持股較多的投資者而言,買入這只股票并未打算中長線持有的情況,分紅情況的總資產并未發(fā)生變化,還需要繳納很大一筆稅收,這是很多投資者并不喜歡分紅的主要原因。第二,分紅股價下跌,在上市公司準備分紅前,很多投資者會發(fā)現股價都會出現明顯的下跌,比如上市公司貴州茅臺的業(yè)績較好,每年都會有很豐厚的分紅,在分紅前茅臺股價都會出現明顯的回調的情況,具體參考下圖案例:上圖案例我們發(fā)現該公司在之前兩年分紅之前股價都會出現明顯的回調,而茅臺業(yè)績相對較好,后期的股價能夠再次出現上漲的情況,對于一些不穩(wěn)定的小盤類個股希望股價再次上漲概率較低,那為什么會出現這類情況呢:(1)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分紅方案出臺之前,基本上都是年報披露后,當上市公司業(yè)績較好的情況,才會發(fā)布分紅案例,很多資金,特別是一些機構資金買入這部分個股,本身就是預期該股接下來業(yè)績較好,所以個股會出現明顯的上漲,但業(yè)績公布后,炒作業(yè)績也逐步兌現,很多資金會選擇出局,特別是機構資金逐步出局后,股價會出現下跌的情況,這部分還是根據業(yè)績在預期范圍內的情況,很多上市公司會出現業(yè)績不及預期的情況,比如預期是出現100%的增長,結果業(yè)績公布后業(yè)績增長只有50%,雖然也是增長,但是屬于業(yè)績不及預期的情況,此時股價也會出現明顯的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