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以來中國是否出現過通貨緊縮?有沒有微觀分析中國通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的文章中國通通貨膨脹的急劇放緩促使一些人發(fā)出警告,如果政府的刺激措施不到位,中國經濟可能有物價下跌的危險。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兩種情況:1,80年代末中國出現通貨膨脹,一時間貨幣瞬間貶值。
1、油價暴跌對我們意味著什么?按國別來看,韓國、南非、印度、土耳其等國原油進口占GDP的比重最高,將受益于更便宜的油價;沙特、俄羅斯、加拿大等國的原油出口占GDP的比重最高,油價大幅下跌會對其造成傷害。受油價暴跌影響的另一個主體是全球主要央行。因通脹走高而面臨加息壓力的央行將得以喘息,但那些面臨通縮壓力的央行,如日本央行,可能會因油價暴跌而再次落敗。
此外,它還將緩解原油進口國和經常賬戶赤字國家面臨的壓力。通脹方面,油價下跌意味著通脹壓力減小,意味著央行加息壓力減小。第二,對美國意味著什么?由于頁巖油生產的出現,美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大大降低,這將削弱油價下跌的預期經濟結果。然而,特朗普仍然熱愛油價下跌,他在推特上形容油價暴跌相當于減稅。
2、通縮會帶來什么影響?首先,歷史經驗表明,嚴格的通貨緊縮標準在中國并不完全適用。從2001年1月以來的CPI環(huán)比歷史數據(我們掌握的最早數據)來看,我國從未出現過連續(xù)6個月的CPI環(huán)比負增長,僅在2002年和2003年的3-7月出現過連續(xù)5個月的CPI環(huán)比負增長。這兩年的GDP增速也分別是9.1%和10.0%。盡管仍達不到上述嚴格標準,但現在沒有人否認中國當時正遭受嚴重的通貨緊縮(尤其是在2002年之前)。
雖然從直讀來看,2月CPI為0,尚未進入負增長區(qū)間;不僅如此,2008年12月和2009年1月,CPI甚至出現上漲,尤其是1月,高達1.1%。但是,如果觀察2008年1月以來的CPI環(huán)比水平與歷年正常水平的對比,可以清楚地看到,自2008年8月以來,我國CPI連續(xù)低于歷史正常值,已經持續(xù)了7個月。
3、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案例各舉2個通貨膨脹案例一:80年代末,中國出現通貨膨脹,一時間貨幣瞬間貶值!到處都能看到排隊取錢的場景。那時候2000塊錢是中國人攢了一輩子的!案例二:解放前的金證你要知道!那是典型的通貨膨脹的例子!通縮案例一:90年代末,中國經濟發(fā)展放緩,投資減少,東南亞經濟危機進一步緊縮經濟。為了增加投資,政府在幾年內將利率從高達12%調整到不到3%。案例二:今天的日本經濟停滯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1.通貨膨脹:在信用貨幣制度下,流通中的貨幣量超過經濟實際需要而引起的貨幣貶值和物價水平的全面持續(xù)上漲,用比較通俗的話來說,一般是在一定時期內,一定經濟體的物價水平的持續(xù)增長,從而導致貨幣購買力的持續(xù)下降。
4、中國自從建國以來是否發(fā)生過通貨緊縮,以及是否有具體文件可參考可以肯定的是,從來沒有發(fā)生過!一;通貨緊縮是指市場上流通的紙幣數量小于商品流通所需的貨幣數量,導致貨幣升值,物價普遍持續(xù)下跌的情況。第二;總的來說,單因素論的觀點對于判斷通貨緊縮的發(fā)生及其治理更為科學。這是因為通貨緊縮作為通貨膨脹的反現象,應該反映價格的變化趨勢。物價的全面持續(xù)下降,說明單位貨幣所反映的商品價值在增加,這是貨幣供給相對不足的結果。貨幣供應量不足可能只是通貨緊縮的原因之一。因此,雙因素理論中對貨幣供應量下降的定義會縮小通貨緊縮的范圍;三因素理論中的經濟衰退一般都是通貨緊縮的結果,所以以經濟衰退的出現來判斷通貨緊縮為時已晚。
5、我想知道中國自1949年以來,有過哪幾次通貨膨脹跟通貨緊縮?在此之前,我們是票證型市場經濟,所以理論上不存在通貨膨脹和緊縮。亞洲金融危機后,我們實行了緊縮的財政政策,流通貨幣很少。幾乎沒人知道2000年以前的數據不完整,水分太多(2000年以后,雖然各方對CPI的計算方法有異議,但數據還是真實的)。經歷了四次通貨膨脹:第一次通貨膨脹(80年代初),第二次通貨膨脹(80年代末),第三次通貨膨脹(90年代),第四次通貨膨脹(10號)。
通貨膨脹對企業(yè)財務活動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在:造成資金占用大量增加,從而增加企業(yè)的資金需求。導致企業(yè)利潤增加,因利潤分配導致企業(yè)資金流失。導致利潤上升,增加企業(yè)權益資本成本。導致證券價格下跌,增加企業(yè)融資難度。造成資金供給短缺,增加企業(yè)融資困難。2.通貨緊縮是指市場上流通的紙幣數量小于商品流通所需的貨幣數量,導致貨幣升值,物價普遍持續(xù)下跌的情況。
6、中國20世紀90年代,出現的通貨膨脹和緊縮1993-1995年的通貨膨脹表現在鄧小平南巡講話后,中國經濟進入高速增長的快車道,這主要是由固定資產投資的過度擴張和持續(xù)的金融混亂造成的。有人形象地將其概括為“四熱”(房地產熱、開發(fā)區(qū)熱、集資熱、股票熱)、“四高”(高投資擴張、高工業(yè)增長、高貨幣發(fā)行和信貸投放、高物價上漲)、“四緊”(緊交通、能源、重要原材料和資金)和“亂”(經濟秩序特別是金融秩序)
7、有沒有微觀上分析 中國通脹通縮的文章中國通通脹大幅放緩促使一些人發(fā)出警告,如果政府的刺激措施不到位,中國經濟可能面臨物價下跌的危險。周一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2.2%,低于5月份的3%,創(chuàng)29個月新低,同月,衡量工業(yè)品出廠價格的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2.1%,為連續(xù)第四個月下降。“全面通縮周期尚未開始,但你可以在越來越多的工業(yè)領域看到這種跡象。